秦岭的西端在甘肃境内,东段到河南西部,主体坐落于陕西的南部与四川交界处;淮河发来自于河南南阳桐柏县,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。秦岭淮河线的北面和南面,自然条件、地理风貌、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风俗,均有明显不同。
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
秦岭的地理意义: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,它是1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,再加上冬季的时候,秦岭可以阻挡寒潮南下,夏季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区域,致使这条线的南北区域在气候、河流、植被、土壤、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,是中国东部区域要紧的分界线。
秦岭,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。狭义上的秦岭,仅限于陕西南部、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,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,西止于嘉陵江。广义的秦岭,西起昆仑,中经陇南、陕南,东至鄂豫皖-大别山与蚌埠附近的张八岭,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。
因为秦岭南北的温度、气候、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,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非常重要的南北分界线。冬季,秦岭阻挡寒潮往南进入南方区域,夏季,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区域。秦岭、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间的过渡区域,从秦岭、淮河附近向北,降雨量急剧降低。
秦岭淮河为何是国内的南北分界线
第一个是降水量,通过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剖析发现,“秦岭—淮河”线与国内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,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指标。
第二个是温度,“秦岭—淮河”线也基本上是国内1月份零度等温线,零度等温线的意义决定了河流冬天是不是结冰,“秦岭—淮河”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,冬天基本上不结冰,而在“秦岭—淮河”以北1月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,冬天一般结冰。
第三个是植被,“秦岭—淮河”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,以北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,这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指标。
秦岭淮河经过的城市
秦岭淮河经过的城市有湖北的襄阳市、枣阳市,河南的南阳、邓州市、驻马店,安徽的阜阳、淮南、蚌埠(北距蚌埠区约4.67公里),江苏的淮安(北距淮安区约5.68公里)。秦岭—淮河一线西起与青藏高原相接的西秦岭余脉,止于东海海滨(E120°21′,N34°05′),总长度约1666.28公里。